苏州 • 吴中欢迎您!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img

苏州市吴中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苏州市吴中区政务服务中心

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政务信息 > 重点工作 > 区政府重点工作
2022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发布日期:2022-01-10 09:29:00  来源:浏览量: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字当头、全面向好,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深化三区三片改革,加快擘画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现实图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GDP增幅保持同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区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动摇,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做到稳增速、稳增长、稳预期,确保不失速、不失衡、不失误。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实业,建设最美产业体系

一是锚定方向强链条。围绕3+3+3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确保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300亿元、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产值930亿元、增长23%。建强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信创产业先导区,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600亿元;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要方向,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确保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整合生物医药载体资源,建成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东部片区一期,确保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强与中国商飞合作,推动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增长25%;加强与长江三峡集团合作,落地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吴中项目,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增长15%;推进度假区百度自动驾驶项目,完善产业生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区。增创特色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吴中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确保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增长25%;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300个,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00家,建设10个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推动中国信通院落户;以环太湖1号公路为载体,将环太湖沿线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推动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品牌,让休闲在吴中更惬意,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旅游业总收入超310亿元。

二是攻坚项目强支撑。实施重点项目提质年行动,确保250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确保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超80%、社会资本投资占比超60%,确保125个新开工项目前三季度全部开工。充分发挥2+3招商体系兵团作战优势,确保全年新注册产业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增长40%以上,备案投资额400亿元、增100%,新增注册外资10亿美元、增长25%以上,实际使用外资5.5亿美元、增长10%持续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30亿元、增长25%以上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05亿元、增长10.5%。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新成立吴中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整合六大区属国有公司,组建国资控股平台,推动全区国有净资产达745亿元。推进公、私募REITS试点。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

三是狠抓服务强环境。抓住苏州市强区赋权机遇,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完工即验收、交验即发证。优化供地结构,合理布局新型产业用地,落地落图10万亩产业用地保障线,确保可新供工业用地2000亩。全面推进拆迁清零和产业用地更新三年行动,确保三年拆迁清零3万亩工业用地存量更新2万亩今年完成拆迁清零1万亩、存量更新6000亩。开展村镇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专项行动,探索集体存量工业资产混合所有制更新,实施集体所有工业载体更新改造超40万平方米。加速推进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集聚区和协同区地块清零优化金苗服务体系,新增上市企业6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确保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占比增长1.9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比重提升到40%

二、聚焦创新创业,打造最美动力引擎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落实落细计划,实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新增创新型企业1300家、市级以上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25,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超12%,全社会研发投入GDP比重达3.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9%。出台人才新政,办好东吴双创峰会,新增市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45人、市级以上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种子项目260个,新增区级科技领军人才100人、高技能人才4000人。加强人才公寓建设,建成东吴人才公寓等4个人才公寓项目

二是培植创新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建设长三角检验检测认证基地等项目平台。全面开工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积极谋划建设高端医药城,配合共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实施科创载体333提升工程,提升吴中科创园国家级孵化器能级水平新认定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4家,新增科创载体超130万平方米。加强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新增智能示范工厂(车间)50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落地运营苏州·清华(北京)离岸创新中心、浙江大学·苏州智能装备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大院大所,新引进10家以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成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65件。

三是培优创新生态。主动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积极参与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度假区以太湖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强化科创要素导入,用最好的生态环境集聚最优创新资源。经开区以太湖新城为核心,推进苏州湾数字经济街区建设打造环太湖数字产业集聚地高新区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为契机,加快布局研发载体、创新平台,争取更多科研院校落户。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扎根计划,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资金引导作用,让成长型科技企业真正在吴中扎根。升级东吴贷,设立2亿元规模综合金融资金风险池,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让创新在吴中更有希望。加强协同创新,深化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助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0亿元。

三、聚焦真山真水,绘就最美生态画卷

一是擦亮生态底板。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生态敏感区保护,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加强蓝藻防控打捞能力建设,提升太湖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水平,确保太湖安全度夏。落实河湖长制,完成劣V类水体整治45条,10国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澄湖湖心断面优水质提升工程改建污水管网25公里,建成排水达标区1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8个。疏浚整治河道100条,建成生态美丽河湖50条、生态河道15条。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工业废气、施工扬尘精准管控,持续推进吴中静脉产业园光大能源提标改造,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持续提升。强化土壤安全利用,稳妥推进4个重点地块土壤管控修复。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做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狠抓问题整改,确保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有效解决。

二是锻造低碳长板。始终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谋划制定双碳行动方案,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有序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加速推进宁德时代、百度自动驾驶等绿色产业项目,建成吴淞江燃气轮机等高效能源项目。精准实施能耗控制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倒逼三低两高项目腾退,整治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作坊)200家。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建立以生态修复为附加条件的供地机制,创新产业跨区合作收益共享机制。依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科研力量,构建生态技术应用研发体系。

三是打造绿色样板。认真落实《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编制完成《太湖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太湖生态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标准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打响太湖美城市名片。有序开展村庄更新,改造沉思湾3个村庄。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推动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岛环岛湿地带修复、畅水治水等重点项目,推广有机肥应用,筑牢优质生态基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一批景观林海,建设一批动物栖息地。建设生态岛环境监控及自然资源监测平台,新建水质、大气监测站点14个。建设碳通量观测塔,在全省率先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和碳通量监测能力。建设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争创国家EOD模式试点、省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试点。

四、聚焦宜居宜业,焕新最美城乡颜值

一是做优做强城市功能。紧扣三区三片改革,加快落实三线划定,推进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做好综合交通、地下管线等专项规划,启动度假区、经开区、高新区区域性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全区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风貌,开工建设宝带桥南公交枢纽工程、国家地方志江南分馆,完成宝带桥·澹台湖国家文化公园升级改造,一体推进大运河文化街区和国际研发社区建设,全力打造吴中城市新客厅。有序推进太湖新城开发建设,开工建设复星健康蜂巢、中建科技文化综合体,建成投用360剧场、歌林公园东区,高水平打造未来城市新中心。合理把握经营性用地上市节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城市更新,完成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10个,新改建口袋公园10个,新增城市绿地317强化防洪能力建设,优化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实施澄湖西岸岸线、浒光运河整治。完善交通体系,积极打通断头路,开工建设东山大道改造、东欣路改造、文溪路东延、枫津南路南延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湖路东延、长江路南延、尹山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建成通车独墅湖第二通道、金枫立交匝道,配合做好轨交7号线、通苏嘉甬高铁建设。

二是做精做细城市管理。落实中心城区建管养一体化改革,实施先奇街、东苑路等背街小巷提升工程,改造友新高架出入口等4个重要节点,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区市容环卫、公用事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三整治五提升行动,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治理,打造一批市级示范路、市容环卫示范片区,提升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水平。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优化吴中大道、东太湖路等15重要路段交通设置。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0条。新建公共停车场20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500个,建设停车引导系统,推广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新、改建公共自行车站点90个,更新公共自行车3800辆。加强垃圾分类长效管理,规范建筑垃圾统一收运,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0个。新、改建高标准公厕23个。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完成治理370万平方米。

三是做实做靓乡村振兴。实施农业园区转型升级661工程,打造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样板园区。强化耕地保护,新增高标准农田4000亩,创成市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区3个。新增市级共享农庄4家、农业科技展示基地2个。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两品一标认证,提升吴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科学发展太湖增殖渔业,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升农村风貌,建设美丽乡村31个,实现区级美丽乡村全覆盖。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推进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房改建。做好江南水乡文章,聚焦两湖两线,打造特色精品村庄10优化提升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城乡生活污水同标共治,建成市区两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个,建设美丽农村路20公里,新增交邮惠民线路2条。实施天然气进村工程,完成16个自然村、1991户天然气开通。

五、聚焦共建共享,营造最美幸福生活

一是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让生活在吴中更幸福。强化就业优先,抓好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社会保障,新增参保1.5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3.8万人,新开工安置房5000套,竣工交付10000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加快安置房办证。完善社会救助,深化一户一档一策精准救助,推动实现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推动富民增收,高度关注平均数以下人群,全面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实施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工程,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加强三资监管,力争村级集体总资产超205亿元,村均集体稳定收入达1450万元。

二是高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扩容教育卫生资源,启动建设太湖新城高中等10所学校,加快推进长桥中学改扩建等9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独墅湖中学等9学校,新增学位1万个,其中高中学位1200个,确保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达70%。启动公共卫生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太湖新城医院、吴中人民医院新院、尹山湖医院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聚焦一老一小,开工建设2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智慧科技养老生活体验馆,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5家。新增备案托育机构8、普惠性幼儿园6家。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成一批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公园。提升文体设施,新增24小时自助图书馆4个,新建笼式足球场、笼式篮球场14个。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试点区。办好环太湖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启动太湖街道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建成江南小剧场3个。加强文物保护,完成遂高堂、乐志堂等文物古建筑修缮,确保通过国家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验收。

三是高标准守牢安全稳定落实防风险、守底线要求,强化主动拆弹意识,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和四方责任,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坚决守牢重要关口,加强能力建设、应急演练和疫苗接种,建成核酸检测基地、健康驿站。树牢隐患就是事故理念,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既有建筑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规划粮食及应急物资储备库迁建项目。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双拥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好森林防火、防汛防台、气象服务、南北挂钩、对口帮扶等工作。推进五社联动,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深化平安吴中建设,完善网格联动机制,加强人民调解,抓好矛盾纠纷防范化解。严密关注金融风险,加强经营性债务管理,积极争取专项债,稳妥推进债务化解。完善天穹计划,拓展科技合围,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备案:苏ICP备10060399号 网站标识码:3205060031 公安部备案号: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