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 吴中欢迎您!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img

苏州市吴中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苏州市吴中区政务服务中心

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吴中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014195072/2023-00001
生成日期: 2023-01-10
公开日期: 2023-01-10
发布机构: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
文件编号:  无
时  效:
分  类: 其他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
内容概述:
2023年吴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2023年1月2日在苏州市吴中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顾晓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在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中,继续保持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九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上升为第七位;蝉联全国市辖区GEP首位。

1.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联防联控有力有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举措,成功打赢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守护全区160多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健全完善扁平化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核酸检测、混管追阳、流调溯源、隔离转运、院感防控等各方面能力有效提升。在全市率先开发应用疫情防控“天冠”系统,高效服务管理“应检尽检”重点人群、来吴返吴“落地检”人群和居家健康监测管控人群。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成投用同达方舱准定点医院、吴中人民医院盖睿互联网医院,全区发热诊疗体系日最大接诊能力达1.87万人次,提升扩容公立医疗机构内科诊疗收治能力,最大程度保健康防重症。防控举措精准适度。全面落实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切实解决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和群众就医买药等生活需求。守牢南环桥市场疫情防控和承压保供双防线。成立“保生产、稳发展”工作专班,出台暖企纾困10条、支持服务业纾困22条等措施,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91.7亿元。经济韧性不断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在承压下探后快速修复、稳健攀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4亿元、增长1%、同口径增长5.5%,增速全市第一。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400亿元、增长7.6%,增速全市第一;工业投资125亿元、增长18%,增速全市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亿元、增长0.5%。

2.坚定不移做强产业,实体经济砥砺奋进。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出台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系列政策,“3+3+3”产业跑出“加速度”。主导产业势头更劲,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增长25%,成为我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规模620亿元、增长22%;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实现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增长43%。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劲更足,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增长18%;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产业规模196亿元、增长28%;节能环保实现产业规模180亿元、增长20%。特色产业发展更靓,中国信通院江苏分院成功落户,实现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营业收入60亿元、增长2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实施“重点项目提质年”行动,3个省重点项目全面开工,41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826.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18.6亿元,其中,31个新开工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250个区重点项目总投资195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507.9亿元、增长12.9%。招商引资加速成势。成功举办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工控中国大会等高规格活动,组织赴日本、德国、法国开展境外招商,新注册产业项目176个、备案总投资511亿元、增长21%。顺利落地时代新安、聚微生物、海通智能等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

3.全面深化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激流勇进。创新生态更加优质。抢抓“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在吴中交汇叠加历史性机遇,科学规划十大科创园区,大力实施十大创新工程。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3亿元、增长12.2%,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50亿元、增长10.1%。发明专利授权量3600件、增长89.3%。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创新主体更加壮大。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20家,新招引创新型企业133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8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702家。完成智改数转项目821个。新增上市企业2家、过会1家。凯博易控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科沃斯获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银奖,汇川技术荣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浪潮智能入选省级示范智能工厂。省、市“独角兽”培育数量同比增长均突破100%,追觅科技、天瞳威视上榜胡润研究院2022年全球独角兽。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清华专项创新中心、硅谷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载体签约落户。新增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载体2家、省级3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新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6人,新增姑苏领军人才项目64个、增长94%。

4.全力以赴破局解难,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纵深推进“1+9”综合改革,出台优化开发区与所属镇(街道)管理体制、经营性用地上市、产业招商和政策兑现等文件;招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3+N”招商体系高效运转。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管理网格划定和职能上图,完成14.4平方公里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529公里道路实现建管养一体化。完成4家供水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企业经营权整合,完成全区3106公里污水主次支管网产权移交工作。59所公办中小学全部纳入区级管理。成立卫生健康发展中心、质控中心,“2+4+14”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设立投资决策、人事薪酬和审计三个委员会,新成立产投集团,六大区级国资集团全新亮相。经开国控获评首家3A级信用企业。“放管服”改革蹄疾步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通用”“一网统管”改革扎实推进,企业开办全程0.5天。行业许可“一业一证”全面推行,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完工即验收、交验即发证”审批服务全面优化,新供地项目“拿地即开工”占比超70%。开放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东盟—中日韩“10+3”合作论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新增注册外资9亿美元、增长11%,实际使用外资3.5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额100亿美元、增长5.7%,增速全市第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市域一体化,与毗邻的吴江区、姑苏区、工业园区、虎丘区签约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完成拆迁58.6万平方米、腾退盘活土地1760亩,甪端新区完成拆迁74万平方米、腾退盘活土地2220亩。度假区成为首批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经开区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评排名中跃升至第25位;高新区入选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

5.坚持不懈统筹融合,城乡建设齐头并进。规划设计更显质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准。深化各开发区空间规划,太湖新城优化提升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郭巷片区、甪端新区等城市设计和片区更新全面启动。推进拆迁清零暨产业用地更新三年行动,拆迁清零项目340个,腾退土地8500亩。落图落地10万亩工业用地保障线。城市建设更增实效。东太湖隧道、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启动建设。独墅湖南隧道、东环南延二期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7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500个。完成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10个,加装既有住宅电梯51部,新、改建口袋公园10个。建成防洪闸、排涝站20座,加固堤防5.5公里。完成16个自然村、1991户天然气开通。坚持专项攻坚、重点推进和全域推进相结合,扎实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更见成效。新增高标准农田4474亩,碧螺春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新增国家、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开展村镇老旧工业载体更新改造,开工项目面积超40万平方米,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66万元,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新增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示范村11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东山双湾村等3个村庄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评全省唯一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

6.矢志不渝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进。污防攻坚持续推进。全力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件整改。实施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PM2.5平均浓度27.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5%。深入推进太湖“五位一体”管理,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启动澄湖地区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开工澄湖西岸岸线整治工程,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创新构建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新增林地6950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2.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2.7%。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有力应对历史罕见干旱,启动东山、光福、金庭引水上山工程及漫山岛供水工程。新增污水管网148公里,50个小区管网纳入长效养护。整治劣Ⅴ类水体58条,疏浚整治河道113条,建设幸福河湖50条、生态河道41条。生态价值持续凸显。加速太湖生态岛建设,碳汇林、环太湖湿地带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全省首个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顺利落地。全面启动“一岛一案”,完成37个太湖岛屿保护利用规划。率先开展“一山一策”,划定全区山体本体保护线和协调控制线,启动25个主要山体保护修复利用和环境整治。

7.凝心聚力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日益增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增企业参保2.1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5.3万人。向困难群众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超6500万元。购买人才住房1020套,新开工安置房2222套,交付安置房914套。完成33个安置小区不动产首次登记,新增个人不动产登记8743套。荣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天平中学、独墅湖中学等8所学校建成投用,甪端新区星泽实验学校、太湖新城高中等10所学校开工建设,16所学校完成照明改造,68所学校完成空调安装。高考600分以上考生数同比增长300%,本一达线人数超1000人。“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大力推进,民办学校学生数占比压降15%。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开工建设。北京西苑医院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落户临湖,征地拆迁、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市立医院总部一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成功落地,香山舟山村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成功举办“环太湖1号”万人马拉松赛,获评全国围棋之乡。吴中智慧科技养老生活体验馆、木渎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980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发掘塘北遗址,填补苏州文明探源空白。完成国家首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光福“冲山”获评省红色地名。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同比下降69.2%、60%。深入推进“平安吴中”建设,完善动态巡防体系,“两抢”案件100%告破,违法犯罪警情数、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6.8%、14.6%。深入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中央、省信访联席办交办重复信访化解率100%。设立网上信访“人民满意窗口”、群众满意率97%。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办结满意率100%,建立区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连续九届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区”。

这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学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93件、政协提案158件,办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3件,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率100%。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贯彻落实“镇债县管”要求,统筹做好开发区、乡镇债务总量管控、预算管理、用途管制和投融资备案,刚性完成隐性债务化解、平台公司压降任务。全面推进审计全覆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335家单位纳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非常之时、非常之难,锤炼了非常之勇、非常之智,收获了非常之感动、成就了非常之业绩,这是全区人民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垂直管理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向驻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医务人员、人民教师、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关心、支持、参与吴中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规模、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下更大功夫;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还不强;产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民生供给水平还需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工作还需加强;部分干部的理念、作风和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还存在差距。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吴中新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创新、更大力度推动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加快实现“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要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打好区域协同总体仗。高站位服务构建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与吴江区、工业园区、虎丘区协同发展进程,围绕“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要求,扎实做好规划、产业、交通“无缝衔接”。高水平建设吴中太湖新城·数字经济创新港,与吴江区联袂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高起点规划建设甪端新区,与工业园区协同打造苏州协同发展示范区;高标准提升度假区太湖智谷产业能级,与虎丘区合力打造具备重要竞争力的太湖科学城联动区。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四方缝合”,全力提升区域联通道路的互联互通性,加快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

二是打好能级提升持久仗。坚定“产业强区、创新引领”战略,全面落实“八个一”工作机制,持续壮大“3+3+3”产业创新集群,确保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年均保持25%以上增速、三年后实现3500亿元产业规模。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4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家、招引创新型企业超1400家,夯实吴中经济的“产业底盘”。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仗。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交办信访件整改,有力有序推进退圩还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等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以太湖生态岛建设、澄湖治理、太湖岛屿保护利用、山体周边环境整治四大标志性工程为牵引,系统推进“一湖一策”“一岛一案”“一山一策”,持续提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完成供水、污水厂管网一体化改革。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区委五届六次全会部署,将重点做好六项工程:

一、实施产业强区工程,打造质效双优的实力吴中

1.更大力度打造产业集群。做大主导产业。以加速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第一区”为目标,确保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增长超30%;以成功创建省级信创先导区为契机,聚力打造以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高端工业软件和光通讯等为代表的细分产业集群,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750亿元、增长超20%;以加快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临湖生物医药科教创新集聚区等载体建设为抓手,确保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规模超380亿元、增长超25%。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积极拓展航空航天业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融入大飞机产业链;加快建设世界级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完善智能网联全链条产业生态,加速融入苏州市车联网多区联动产业布局;发挥三峡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引领带动作用,扩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供给输出,孵化一批低碳环保领军企业。做精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赛迪研究院、信通院等高端智库作用,打造工业元宇宙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办好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确保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5%;加快推动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持续推进“环太湖1号”公路建设,打造综合性文旅生态链,确保旅游人次超2223万人、旅游业总收入超343亿元。

2.更实举措加快项目建设。开展“重点项目提效年”活动,全力推进54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市重点项目,绿的谐波、迈信林航空等31个新开工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加快推进260个、总投资超2200亿元的区重点项目,伟创电气、骏创汽车等136个新开工区重点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工。全年竣工投产超亿元产业项目超100个。继续办好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工控中国大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把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打造成国内外知名论坛的品牌地。确保招引优质产业项目备案投资额突破600亿元、增长20%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在百亿级大项目上有所突破。确保新增注册外资1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进一步完善楼宇经济政策,打造一批专业特色楼宇和税收亿元以上高价值楼宇。推动太湖新城打造标识性城市高端功能区,开工建设6栋、形成21栋百米以上的商务楼宇群。

3.更强手段保障生产要素。持续深化政银企对接互动,常态化举办Bridge沙龙,信贷投放增长超15%。新增上市企业4家。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改革举措,推行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免于提交,优化网上、掌上办事体验,加快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打响“吴优办”营商品牌。持续开展拆迁清零和产业用地更新三年行动,完成拆迁清零12000亩、存量更新5400亩。“一地一策”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500亩。扎实提高国资国企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围绕“3+3+3”产业,以“两利四率”为考核重点,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经营策略,更好地服务全区实体经济发展。

二、实施创新引领工程,打造充满生机的活力吴中

1.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实施科技企业百千万培育工程,加快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200家、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超1000家。创建惠氏制药等“灯塔工厂”2家,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000个,建成省、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厂)25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100家、省市“瞪羚”和“独角兽”培育企业1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62亿元、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0件。

2.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加强高端人才引育,放大“1+2+3”人才政策效应,做强东吴双创峰会、苏作文创峰会等品牌活动,办好“吴中人才日”。大力实施“十百千”东吴科技领军人才倍增计划。继续探索“以赛引才”新模式,做大姑苏领军人才和东吴科技领军人才种子库,新增市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70人。加快区级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新增人才公寓3000套。继续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

3.坚持平台第一引擎。以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太湖新城·数字经济创新港、胥江半导体产业园、太湖湾数字科技园等科创园区建设,持续推动哈工大苏州研究院、浙江大学苏州联合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有效运作。大力推进清华大学智能新药研发平台、中科院苏州再生医学研究所等项目落地。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新增国家、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5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

三、实施城乡焕新工程,打造融合并进的精致吴中

1.提升内外交通通达度。落实《吴中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积极推进通苏嘉甬铁路、轨道7号线建设,配合做好如通苏湖、苏淀沪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一体衔接的轨道网;启动沪常高速太湖新城互通建设,科学谋划沪常高速车坊互通改造和苏台高速吴中段方案研究,推动“一横三纵”高速路网加快落地;建成通车吴中大道快速路郭巷段,深化东环快速路南延方案,进一步完善“两横四纵一联”快速路网体系;建成通车星塘街南延,序时推进苏州湾、东太湖、花港湾、七子山四条隧道和旺山路、塔韵路、人民路南延、胜浦大桥连接线、高垫大桥改造等工程;完成尹山大桥、东山大道、东欣路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内道路的通达性。推进吴淞江整治工程,完成7公里堤防和13座口门建筑物建设。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2条,建设“B+R”停车示范点3个。完成15个拥堵交叉口优化及安防改造。完成8条拥军道路提升改造,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2.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度。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牢固树立“产、城、人”融合理念,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落实中心城区、郭巷片区、太湖新城等城市设计要求,优化提升大运河沿线、友新高架、南湖路高架两侧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和城市立面。做好苏申外港线和大运河交汇地块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完成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7个。实施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新、改建口袋公园5个,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引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完成治理45万平方米。完成15家农贸市场、10处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700个,新、改建公厕21座,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个,道路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超95%。

3.提升乡村振兴美誉度。全面提升农业园区发展质量。围绕东部“水八仙”精致农业、中部“水产水稻”智慧农业、西部“林果茶”观光农业三大特色产业片区发展定位,实施转型升级项目32个,高质量建设市级转型升级农业示范园区。严格耕地保护,保证粮食安全,新增高标准农田5800亩。实施碧螺春茶产业振兴三年行动,高标准打造水月坞碧螺春茶文化园,举办首届中国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节。持续提升农村人居品质,新增市级特色康居乡村20个。实施26个自然村1968户天然气进村入户项目。严格落实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全区农房建设。加快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推动集体资产不动产登记,实施集体所有工业载体更新改造50万平方米,力争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1800万元。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50人。

四、实施生态固本工程,打造美丽宜居的绿色吴中

1.筑牢生态屏障。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工程,不断提升通湖河道水质,高质量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更为和谐统一的太湖生态系统。完成退圩还湖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完成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报批及违建整治工作。根据市澄湖地区“1+5”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实施环澄湖地区生态修复和澄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澄湖水域水生态修复1553亩。稳妥做好澄湖养殖管理权移交,科学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全力恢复澄湖生态功能。高标准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完成环岛湿地带二期项目,完成6个自然村、21公里供水管网,10个自然村、43.7公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启动石公先行区水生态环境项目和23条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完成东山、光福、金庭引水上山工程。加快25个主要山体“一山一策”规划落地,深化37个太湖岛屿“一岛一案”方案,推进天池山、尧峰山、漫山岛、叶山岛等试点项目建设。

2.擦亮生态底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建成中心城区2.74平方公里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疏浚整治河道74条、新增生态河道32条、幸福河湖50条。建设防洪闸13座、排涝站9座,堤防加固7公里。努力实现全区国省考断面优III全覆盖。狠抓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加强工业废气、施工扬尘等精准管控。完成大气减排项目300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7000辆,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确保空气质量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打好“散乱污”区块化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持续推进重点地块土壤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严控土壤环境风险。

3.放大生态效益。深化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建立区级生态指标交易平台,打造苏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样板。深化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吴中先行示范区建设,建成投用东山示范点,结合金庭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同步同地启动金庭示范点建设。实施太湖生态岛、澄湖治理EOD项目。放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示范效应。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化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国家级试点,新增并网光伏容量45兆瓦。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成果运用。

五、实施文旅繁荣工程,打造多元包容的魅力吴中

1.高定位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强区规划,围绕“1+4”重点领域,发挥文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作用,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和企业培育,确保文化产业规上企业超12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深化与中数集团长三角总部、上影集团合作,投用橙天360剧场、太湖新城快手电竞馆。着力推进文化数字化,加快博物馆藏品、非遗项目数字化采集转化,搭建非遗数据库。对舟山核雕村、苏豪文创园等开展提升改造、存量盘活,拓展文化产业载体空间。

2.高水平加快文旅融合。深度整合文旅资源,深化太湖乡村、运河文化、江南古镇三大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聚焦太湖文化旅游节、马拉松赛等大型文体旅活动,依托田园乡村、太湖体育运动、太湖民宿、林渡暖村等优势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等方面形成一批“拳头”文旅产品。开展“运启江南”系列活动,全面保护大运河文化,建好大运河最美三公里,完成宝带桥·澹台湖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升级改造,推动吴文化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更大力度保护江南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划定光福古镇、蠡墅老街等地核心保护区、风貌协同区,加快推进甪直古镇三期保护开发。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协同发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办好四季促消费活动,持续深化“吴中更有礼·好车等着你”数币购车等活动,繁荣发展夜间经济。

3.高质量增加文化供给。实施“美在太湖”精品文艺孵化计划,推出10个重点文艺作品,争创“中国曲艺之乡”。实施“送戏下乡”“太湖大讲堂”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个图书馆分馆。持续擦亮“吴中百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吴中文化使者”领头作用,广泛传播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实施太湖文明溯源工程,加快塘北遗址勘探挖掘。加强文物保护,完成遂高堂、乐志堂、仁寿堂等文物古建筑修缮。

六、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打造普惠均衡的幸福吴中

1.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配合建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立医院总部。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加快吴中人民医院三级医院、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速推进区公卫中心建设,规划高新区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尹山湖医院二期,完成4家基层区域医疗中心上收管理,新、改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立足吴中实际,稳妥推进市教育综合改革和市域统筹的教育发展体系建设。科学编制教育布局规划,统筹未来三年全区中小学建设。启动建设太湖新城学校、光福中学、汤堡小学等7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长桥中学二期、姜家幼儿园等6所学校。启动智慧教育项目一期工程,加快创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推动定点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同步落实积分入学、民转公、购买学位等措施,推动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推动现有学前看护点提档升级、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争创“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为抓手,全面提高高中段教育质量。

2.推进社会保障均衡化。采取更多惠民暖心举措,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新增参保1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4万人,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500套。加快推行房屋征收补偿“房票”安置,在经开区先行试点基础上全区推广。呵护老年群体,完成适老化改造1000户、特殊困难家庭居家智慧监测700户。建成甪直残疾人之家。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成儿童友好社区2个,开设暑托点位132个,建成省级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2个。

3.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严抓好安全生产,聚焦自建房、危化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动风险动态管控、隐患常态治理、全链闭环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消防队站布局。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防范化解重点楼盘风险隐患,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区镇村三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体化运行,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南北挂钩、对口帮扶、能源保供等工作。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研判和排查化解,完成隐性债务化解和融资平台压降年度任务,继续推进“镇债县管”工作,保障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升级“天穹计划”赋能应用体系,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将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和人民新期盼,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将把为民施政时刻记在心中。充分发挥社情民意联系日、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作用,对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努力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前期,区政府通过广泛征集,初步遴选了12大类31个子项目、总计19.9亿元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这次人代会上票选确定后,我们将全力以赴把这些项目办实办好。持续完善政府工作推进督查体系,确保政府各项工作都落到最深处、最底处。我们将把依法行政牢牢抓在手上。常态化开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让行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我们将把廉洁从政坚决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防控。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要事、办实事、办老百姓心中事。坚持刀刃向内不松劲,严厉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吴中新实践!

附:一图读懂吴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备案:苏ICP备10060399号 网站标识码:3205060031 公安部备案号:32050602010344